JDB电子新中国第一笔“外债”

      |      2024-12-25 01:29:51

  JDB电子新中国第一笔“外债”在46年建厂发展史中,仪征化纤创造了多项“新中国第一”。20世纪80年代初,仪征化纤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在国家拨款3亿元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向国内外同时的方式,成功建起了总投资10亿元的仪化一期工程,开了国有企业“借贷建厂、负债经营”的先河。这种独特的投资建设方式,被人们称为“仪征模式”。其中,他们委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金融市场发行100亿日元债券,按当时汇率计算筹到人民币2.7738亿元,这便是新中国第一笔“外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耕地少,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不容易,解决穿衣问题也同样不容易,都是头等大事。多年来,党和国家为解决人民穿衣难题作出了不懈努力。

  20世纪7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建设辽阳石化、上海石化、天津石化、四川维尼纶等四大化纤基地,实现了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从天然纤维向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并重、大力发展化学纤维工业的战略转移。

  1977年6月,轻工业部确立在国民经济“五五”计划期间扩建上海金山二期工程和再建一个特大型化纤企业的发展目标。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年产53万吨的仪征化纤项目被列入国家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这是一个产能相当于当时全国化纤总产能的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穿衣问题、缓解国内化纤供求矛盾、改变中国化纤工业落后面貌的战略性决策。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数万名建设者坚守“为国人添新衣”的初心、肩负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的使命,在仪征县(现仪征市)胥浦公社这片热土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会战。在简陋的工棚里,在机器轰鸣的工地上,在用煤球取暖的冬夜里,他们将一幅幅壮美的蓝图变为现实。

  “胥浦大衣”是当时的工服,由蓝色劳动布和棉花制作而成,虽然又长又重,但耐洗又耐晒、经拉又经拽,且防寒性能好。在工地上干活儿间隙休息时,它是坐垫,累了一躺还是被子。一时间,“胥浦大衣”成为广大建设者艰苦创业的代名词。如今,“胥浦大衣”已成为艰苦创业厂史教育的一个展品。

  由于国家财力所限,1979年上半年,国家计委在研究全国22个重点引进项目该如何调整时,提出把仪征化纤项目列为停建项目。如果项目停建,已经完成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的工地怎么办?和国外签订的引进设备合同怎么办?现场上万名工人怎么办?仪化工程筹建指挥部一方面认真做好现场员工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家有关部门阐明项目上马的必要性。经过全力争取,1980年11月,国务院最终决定把仪征化纤项目列为缓建项目。

  从停到缓,一字之差,却让建设者们重新看到希望。但如何让项目从缓建到复建JDB电子,建设资金又成了巨大的难题。可难题却又可能为人们提供改革发展的机遇。仪征化纤建设者解放思想JDB电子、敢为人先,在国家拨款3亿元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向国内外同时的方式,总共筹集10亿元资金用于先期建设涤纶一分厂,盘活和分步建设仪征化纤项目。

  他们委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金融市场发行了100亿日元债券,按当时汇率计算筹到人民币2.7738亿元,用于仪征化纤一期工程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海外发行债券,国际上反响强烈。新中国的第一笔“外债”,为仪征化纤筹集到了宝贵的建设资金,彻底救活了仪征化纤项目。发行外债,结束了我们国家“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历史,成为中国经济观念改变的标志性事件。

  仪征化纤的建设者们心中时刻装着两笔账:工程早投产一日,可为国家创造110万元利税;晚竣工一天,每天仅支付利息就要32万元。要知道,当时产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还不到30元。巨大的负债压力与创效动力,激励着每个建设者与时间赛跑、与效率争先。因此,在仪征化纤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把各种不同的分子聚合成新的物质,实现新的飞跃。”渐渐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仪征化纤工地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1984年12月30日,仪征化纤涤纶一厂第一条聚酯生产线全线打通,生产出合格的聚酯切片。1985年4月26日,涤纶一厂第一条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涤纶短纤维。9月20日起,仪征化纤组织开展“大干一百天,拿下六万五”大会战,当年年底公司共生产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7.3万吨,不仅超额完成了国家6.5万吨生产计划,还创利税1.36亿元,归还了公司第一笔国外。

  从1985年初至1988年4月底,仪征化纤累计生产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44.9万吨,实现产值40.72亿元,创税利10.04亿元。这一效益总额,相当于一期工程的总投资。三年负债经营,效益连年递增,公司成功收回一期工程10亿元总投资。1988年9月17日,仪征化纤一期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1990年,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具备年产50万吨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能力,能给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1套的确良新衣,让布票成为历史,为彻底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和国人穿衣难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纺织服装改革开放40年标志性事件对外发布,仪征化纤“江苏仪征化纤一期工程发行外债建大企业”“年产1.5万吨大型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研制成功”两大事件同时入选。

  2021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前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27集《新中国第一支海外债券》,讲述了第一支海外债券凭证“仪征债券”背后的故事。它救活了濒临下马的仪征化纤项目,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际融资的一扇窗。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截至目前,仪征化纤累计生产聚酯产品5750万吨。46年来,一代代仪化人以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为使命,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砥砺奋进,用忠诚和奉献、智慧和汗水、奋斗和业绩,书写了将占地1.46万亩丘陵坡地变成1000多万亩高产“棉田”的奋斗传奇,书写了民族化纤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传奇!漫漫,仪化人将接续奋斗新征程,推进“五个转型”,打造“两大基地”,加快建设新仪化JDB电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仪化篇章而不懈奋斗!

  图3:1990年10月13日,仪征化纤涤纶三厂聚酯八单元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标志着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

  图4:仪征化纤建设初期,工服“胥浦大衣”成为广大建设者艰苦创业的代名词。图为由蓝色劳动布和棉花制作而成的“胥浦大衣”。